咨询热线:

新闻动态

您的位置:东森平台用户 > 新闻动态 >

黄焖鸡“剩菜回炉”引震怒!卧底记者曝外卖行业黑幕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11浏览次数:193

近日,黄焖鸡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冲上热搜榜首,一条来自新京报暗访记者的警示,撕开了外卖行业“剩菜回炉”的遮羞布。

这场由杨铭宇黄焖鸡加盟店后厨乱象引发的舆论海啸,不仅暴露了餐饮连锁品牌的监管漏洞,更揭示了外卖食品安全中令人窒息的行业顽疾。

暗访实录:隔夜菜成“潜规则”,黄焖鸡后厨触目惊心

据新京报记者卧底调查,杨铭宇黄焖鸡多家加盟店后厨存在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:

1. 剩菜回收再加工:店员将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,清洗后重新分装售卖。例如,退回的外卖中未动的香菇被挑拣出来,店员直言“香菇可以反复用”。

2. 隔夜食材“改头换面”:发黑变质的隔夜牛肉通过添加色素伪装成新鲜食材,发酸的土豆、香菇仅用清水浸泡后继续使用。

3. 员工无证上岗成常态:多家门店未要求员工提供健康证,甚至有店员在制作餐品时随意挑拣食材,称“吃出问题是饭店的事”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暗访记者发现,前一晚被退单的外卖在常温下存放一夜后,次日仍被卖给消费者。

对此,记者呼吁:“11点前最好不要点外卖,因为此时售卖的可能是前一天的剩菜。”

品牌方紧急灭火:永久关店、全国排查,但信任已崩塌

事件曝光后,杨铭宇黄焖鸡总部迅速发布致歉信,宣布涉事的郑州二七万达店、康复前街店等3家门店永久关闭,并启动全国门店排查、员工培训及透明化监督机制。

然而,这份“标准化公关模板”并未平息众怒。网友翻出该品牌“黑历史”:2024年9月,郑州一门店致20人食物中毒;同年7月,成都某店被曝餐盒中惊现死老鼠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杨铭宇旗下多家门店曾因卫生问题被罚,但加盟模式下的快速扩张(全球超6000家门店)使其监管形同虚设。

行业反思:外卖“效率至上”背后的安全黑洞

此次事件不仅是一家品牌的问题,更折射出外卖行业的系统性风险:

加盟模式失控:品牌方对加盟店“重扩张、轻管理”,总部监管流于形式。

成本压缩乱象:为追求利润,部分商家将隔夜菜、变质食材视为“降低成本”的捷径。

监管滞后难题:尽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,但突击检查难以覆盖庞大的外卖商户。

消费者如何自保?记者支招避雷指南

面对行业乱象,消费者需提高警惕:

1. 避开“高危时段”:如记者建议,上午11点前慎点外卖,减少吃到隔夜菜的风险。

2. 查看店铺资质:优先选择公示食品安全档案、员工健康证明的门店。

3. 留意差评关键词:若大量评论提及“腹泻”“异味”,需果断避坑。

结语

从“国民快餐”到“全网避雷”,黄焖鸡的塌房绝非偶然。当“效率”碾压“安全”,当“规模”掩盖“质量”,这场食品安全危机终将反噬整个行业。或许,唯有消费者用脚投票、监管重拳出击,才能让“舌尖上的安全”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
查看更多 >>

东森平台用户介绍

查看更多 >>

产品展示

Powered by 东森平台用户 RSS地图 HTML地图